一千一百七十章 灭其史(1 / 2)

韩度撇撇嘴,一副对国子监不屑一顾的样子,百无聊赖道:“我是看不起国子监教授的那些学问,但是可没有看不起学问。”

“哦?这是为何?”朱标非常奇怪韩度的说法,问道:“难道国子监教导的不是也是学问吗?”

韩度摇头笑笑道:“国子监教授的学问,掺杂了太多个人的私货进去。或许适合用来愚民,但是绝对不适合用来强国富民。儒学流传千多年了,对大明和百姓的作用,还不如数理化短短十几年来的巨大,从这点来看就很是能够说明问题。”

朱标从小接受的儒家教育,自然是亲近儒学的。但是他却没有办法反驳韩度的话,不怪他不偏心,而是儒学真的太拉胯。皇家书院虽然才建立十几年,但是人才辈出。

论科举,国子监完全考不过皇家书院。从皇家书院第一次参加科举之后,这后面几次都是把国子监给比的没有脾气。国子监最好的一次,也就是得了一个榜眼而已。其他时候,连出一个一甲进士都难上加难。

而皇家书院在科举上则是风光无限,每次状元都是雷打不动的落到皇家书院不说,而且进士名额还要被书院给占去一大半,大概就是三分之二到五分之四的样子。

而偏偏书院的学子对于出仕做官,还并不如何热衷。有不少人考中进士之后,甚至不会选择做官,而是留在书院里或者是教书育人,或者是研究自己喜欢的东西,或者是做实验探究天地自然间的奥秘。

每次科举,考中的进士倒是不少,可是这没有人做官,该咋整?

老朱都为此头疼的很,甚至想要干脆强行下旨征召书院的这些人出仕为官。可是被及时赶来的韩度给劝住:“皇上,这些人留在书院里比去做一个七品官,对大明的作用要大得多。”

然后,韩度便仔细和老朱讲了一遍,什么做官只能够造福一方,而做研究却可以造福万世。

好说歹说,总算是把老朱给劝住。

可是老朱面对无官可用的局面,也是非常的头疼,朝着韩度怒骂道:“那现在怎么办?朕无官可用,朝廷就要青黄不接了。”???.

面对这种情况,韩度也只能够苦笑以对。最后在老朱的厉声质问下,韩度只好答应,他回去之后一定劝更多的书院进士出仕为官。

老朱这才放过韩度。

可即便是韩度在书院多次劝众人出仕为官,虽然有些效果,有部分人在韩度的劝说下,选择出仕为官了。但是效果也并不大,还是有部分人根本就不听韩度的。

这些人想的很是清楚,在书院哪怕是教书,都能够拿到二十贯的月俸。而出仕为官,一个月才四贯。更何况在书院挣钱的机会也不少,若是能够参与研究有些东西,比如蒸汽机之类的东西的话。那简直就是一夜暴富,买宅子定居京城,娶上白富美,瞬间走上人生巅峰。

试问有着这样的钱途,谁还会在乎朝廷的七品小官?

韩度也知道问题出在哪里,但是他自己也没有办法。毕竟这些规矩都是他制定的,总不能自己打自己脸把它推翻了吧?

再说了,韩度又刚刚建了机械工坊,以后用人的地方多得很。韩度都还担心书院的先生太少,交出来的学子不够用呢。

自己都顾不上,韩度哪里还会去管老朱有没有人做官?在书院里面说了几次,算是给老朱一个交待之后,韩度就将此事给抛掷脑后了。

老朱没有办法,即便是有着部分书院的进士愿意出仕为官,那官员的缺口还是太大。最后,老朱不得已只好增加每科进士的名额。到现在,每科进士早就不是三百人了,而是五百多人。

这些情况朱标也是非常的清楚,所以在韩度说话的时候,他才难以反驳。

“儒学的教化虽然朱芋的目的着愚民疲民,对于大明百姓来说不合适。但是对于这些安南人来说,却是再好不过了。”韩度继续说道,“他们刚刚经历过黎氏的叛乱,又被大明所破,正是他们最为迷茫找不到方向的时候。若是咱们在这个时候,向他们宣扬大明教化,让他们从本心里归附大明。那两三代人之后,就再也不会有人记得安南,这里就真正的归属于大明了。”

朱樉哈哈笑起来,摇头说道:“教化多慢啊,有本王镇守着,这些安南人还翻不了天。不用两三代人,现在这里就是大明的疆土。”

韩度见朱樉自信满满的样子,叹息一声:“安南虽小,但毕竟曾经也是一国。想要灭其国,哪里有那么容易。现在安南人之所以没有反王爷,那是因为他们被黎氏的叛乱给搅乱了精神支柱,一旦等他们恢复过来,王爷可以看看他们还会不会像现在这样听话。”

朱樉满脸不屑的说道:“安南人胆小如鼠,若是他们胆敢不听话,那有一个本王杀一个,有一双本王杀一双。”

韩度看着信心十足,杀气腾腾以为拼着大军就能够镇压安南的朱樉,无奈说道:“除非王爷想要把安南人全都斩尽杀绝,否则的话如何斗得过安南人的万众一心?”

朱樉还是不服气,就要继续说话,却被朱标给挥手拦住。

然后朱标朝韩度问道:“那依你之见,该如何才能够彻底收拢安南人心?”

韩度笑盈盈的暗暗点头,朱标这种态度才是真正的帝王之道,哪里像朱樉那样,动不动就要镇压,就要斩杀。

“欲灭其国,当先灭其史;欲灭其史,当先灭其文字。”

加入书签